我們都知道要先做好每一件事得先有個堅定不移的出發點,比如我們的夢想,從開始懂事就沖著這個夢想去奮斗,再比如智成纖維,有方針目標, 有理念,我們大家也是往這個方面一直走下去。
本期主持人
那么,智成讀書會有沒有這樣一種出發點?讓我們樂不思蜀的一直讀下去呢?下面,由讀書會發起人,吳總,給我們分享讀書會的精神和發起的初衷。
吳總講精神初衷:
1.公司里每個人的學歷不同,但個人文化是一樣的,文憑不等于文化,通過讀書能讓大家文化接近
2.通過提高員工文化,堅持讀書的良好習慣,獲得親戚朋友認同,提高自己及家里人的幸福感
3.從1到118
,成就了公司的一種文化,成就公司一種形象,得到更多客戶認可
4.學習儒家或者道家,可以使在座的人統一三觀。進一步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讀書會坐席
本期讀書會開始,也增加了一個環節,每一位分享者分享完的文章,主持人會點名讓一到兩個人來談談自己對剛剛所聽文章的見解。中華古人文化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每個人對每篇古文都有獨到見解,因此,一同發表見解,可以更深領悟這片知識海洋。下面一同開啟智成纖維第118
期讀書會。
由分享者竺德瑯給我們帶來《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第四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
”與 “思”的辯證關系。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第六則是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和社會現象,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堅貞不屈。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由分享者封煦給我們帶來《北人食菱》
《北人食菱》里主要表達: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裝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反而不會有人笑你,應實事求是,才能弄懂問題。
由分享者謝龍珠給我們帶來《童趣》
《童趣》沈復少年隨父游宦讀書,青年以后經歷坎坷,中年曾經商,所以他一生游歷過許多地方。嘉慶十三年(1808年)隨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參加冊封琉球國王的盛典,十月間歸國。在此期間,創作了《浮生六記》。童趣就是卷二《閑情記趣》中的一篇,追憶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由分享者陳雙明給我們帶來《卜居》
《卜居》是《楚辭》中的一篇文章。相傳為屈原所作,而現代學者多以為是楚國人在屈原死后為了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說。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全文以屈原問卜開篇,以詹尹“釋策而謝
”的答語收結,中間以連珠式的對立設問的語句貫穿,文采斐然,往復盤旋,八對設問,一以貫之,氣勢充沛,感情強烈。雖鋪陳夸飾,句式整齊,卻不板不散,亦無重復之嫌。
由分享者王槐威給我們帶來《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一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第二首詩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漢室之志,決無代漢自立之心。兩詩珠聯璧合,莊重典雅,內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內容和意義完全熔鑄于濃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充分顯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詩品。
由分享者劉曉燕給我們帶來《賈人食言》
《賈人食言》講述了誠實與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欺詐與背信是卑劣的行為。
由分享者吳鐘亮給我們帶來《孝經》
《孝經》在唐代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在中國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將來”
的經典,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社會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不忘記最初的那份心,這樣才能夠得到一份有始有終的完整。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不忘初心,才會找對人生的方向,才會堅定我們的追求,抵達自己的初衷。智成纖維也將堅持初心,堅定追求,凝心聚力,邁向更寬廣的道路前行。
主持人接棒
不知不覺又到118讀書會的尾聲了,
一起期待119期讀書會,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