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非織造布產業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技術和市場日漸成熟、以市場需求為己任不斷創新和多元化發展的產業。非織造布生產加工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非織造布終端產品市場的發展,而近年來非織造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反過來又促進了非織造布生產加工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非織造布產業不再是30多年前以低質、邊緣化產品為標簽的產業,而成為了具備各個終端應用領域不可或缺的低、中、高全方位產品供給的產業,甚至延伸至高新技術產品領域。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非織造布無論在技術、產量、質量、功能上都獲得了長足而快速的發展。亞洲是全球非織造布產能和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目前占全球產量的份額也最大,主要生產國包括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隨著經濟的發展,泰國、越南、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需求和產量也在快速增長。
中國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產品生產國、貿易國和消費國,與全球市場彼此的依存度也在不斷加強。
中國非織造布行業目前正處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人口紅利、要素資源等傳統的優勢正在減弱,科技、人才、管理、資本和品牌等新的優勢正在生成,逐步成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今年上半年,國內非織造布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增長11.4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84% ,但利潤總額下降5.91%;出口方面,盡管對美出口額大幅降低18.66%,但總的出口額依然保持
4.04% 的增長,數量同比增長6.88%。行業發展雖表現出較強的韌性,但是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培育新競爭優勢也是行業今后的迫切任務。
2000~2018年國內非織造布產量增速為15.2%,2018年行業投資保持活躍狀態,新投資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 65條,水刺52條,針刺207條,熱風
15 條。這些生產線大部分是國產生產線,新增加的產能預計將會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期間陸續釋放。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跨國布局一直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國內非織造行業未來技術創新的實質是融合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的優化創新和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一種創新模式是優化創新、主要通過優選法對新原料、新裝備、新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和疊加,生產加工成功能化和個性化的非織造布。另一種創新模式是協同創新,即充分發揮產業鏈各方資源優勢,形成政產學研用的合作發展模式,來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與發展。在優化創新和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下,國內非織造布行業涌現出了一批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智能化產品和綠色產品。
實現智能制造也是當前國內非織造布行業的熱議話題。對于非織造布的智能制造,業內專家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生產性企業的智能制造重點在于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二是企業的智能制造實踐要重視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三是要重視行業大數據的應用,智能制造是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數據是實現智能的關鍵;四是企業的智能制造系統要主動嵌入到供應商和客戶的相應系統中,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協同,使整個產業鏈價值最大化,培育新的商業模式。
日本
日本非織造布產業的發展無論在產量還是產品質量上一直領先于亞洲其他各國。不過近年來,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日本非織造布產業產生了影響。盡管如此,日本非織造企業投資熱情仍舊相對較高,但由于日本國內非織造布產能增長率遠低于海外市場,因此,多數日本制造商將投資重點放在亞洲其他地區。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日本國內生產的非織造布大多為高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較低端產品的生產大都投資到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是日本紙尿褲用非織造布的主要投資生產地。近年來,面臨持續增加的老齡化社會的壓力,日本對成人紙尿褲需求量持續增加。同時,中國也成為日本紙尿褲產品的主要市場,日本嬰兒紙尿褲占中國進口紙尿褲總量的80%以上。日本一次性衛生材料企業擁有的自有品牌憑借其超高的性價比受到全球消費者歡迎。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多家日本衛生材料企業將在近期密集考察中國市場,有 12家企業明確表示將在2020年之前在中國建廠,16家企業有意向在中國建廠,或入股中資紙尿褲企業。
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行業方面,日本東麗、帝人、三菱麗陽三巨頭的市場壟斷地位繼續增強,依然是世界碳纖維發展的主力,尤其是東麗收購ZOLTEK,三菱加大大絲束碳纖維投入后,日本碳纖維企業在工業級碳纖維稱霸的目的越發明顯。盡管日本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均比較高,但目前在技術上的巨大優勢完全可以彌補這兩個短板。3 家企業負責人均表示,隨著碳纖維技術的成熟與市場競爭的加大,公司有意向在各自大用戶的周邊建廠,或到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美國建廠。此外,日資碳纖維企業在海外并購復合材料及應用企業的趨勢也越發明顯:東邦公司收購了美國SMC汽車復材生產商,三菱收購了美國FORGED COMPOSITE 集團。
印度
印度非織造布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其非織造布產量增速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印度醫療、衛生等非織造制品的年增速達20%以上,年產值達到了10億美元。目前,印度的非織造布加工工藝尚不全面,主要以干法成網和紡絲成網非織造布為主,其中紡粘法非織造布產量占比超過總量的一半,產品主要應用于農業覆蓋、水果保護、醫療衛生、服裝飾邊等領域,成人失禁尿褲及其他應用領域的需求也在以較高速度增長。 2017年7月,印度通過了一項新的商品及服務稅制度,非織造布生產商需繳納的綜合消費稅和銷售稅將從原來的17%
降至 12%,這對印度非織造布產業的發展是個利好。
盡管非織造技術與紡織工業已成為印度重點發展的領域,但印度民眾的非織造材料消費水平偏低,提升空間相當大。醫療衛生用品是印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最被看好的的產業分支之一。女性衛生用品方面,2018年,印度女性衛生用品市場滲透率增長到45%,高于市場之前預期。當前,印度上層社會女性在努力尋找高質量的衛生用產品,然而在農村貧困地區,很多女性還未使用到衛生巾。印度政府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在貧窮地區推廣女性衛生用品,大部分女性對衛生巾產品的接納速度很快。需要注意的是,印度衛生巾產品在研發方面做得很少,印度 95%衛生巾市場被跨國公司占據。2018年7月,印度政府還宣布取消衛生巾關稅
土工建材類產品同樣是印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香餑餑”。為完善基礎設施,印度政府在近年投資3萬億美元用于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內容包括公路、鐵路的新建與升級,印度政府正積極引入中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的基建公司。
東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長,以及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東盟各成員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對非織造布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東盟國家非織造布行業的未來發展主要有汽車用非織造布、土工用非織造布、醫療衛生用非織造布三大重點領域。就目前情況來看,東盟國家非織造布產業基礎普遍較弱,但潛在需求大,增長速度很快。但非織造布的顯著發展主要還是在東盟經濟較為發達國家,
如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
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對汽車需求的增長有望推動汽車用非織造布的增長。目前泰國已成為東南亞汽車制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工業已發展成為泰國第一大支柱產業。隨著汽車的輕量化發展趨勢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將會有更多的非織造布制品應用和拓展至汽車領域,泰國本土的香蕉纖維和椰子纖維等天然纖維制品將會迎來在汽車領域應用和拓展的新機遇。
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泰國規劃大幅加強公路和鐵路建設,將促進土工用非織造布的增長。東盟國家政府目前都在積極完善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網絡無縫連接。東盟地區土工合成材料的高端市場很大一部分被國際土工合成材料企業占據,不過近幾年來,當地土工合成材料企業也在不斷成長壯大,一方面通過引進新裝備或者改進生產加工過程,提高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完善產業鏈體系,降低生產加工成本,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
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帶動東盟國家女性和嬰兒使用一次性衛生制品的比率不斷提升。此外,近幾年全球老年化日趨嚴重,將會不斷刺激成人失禁用品的增長,預計未來10年,成人失禁用品的用量將會超過嬰兒紙尿褲。在醫療領域,東盟國家擁有國際較為先進的醫療隊伍和現代化的醫療器械,醫用工作者消耗醫用服裝和手術用防護服未來在此領域依然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